來訪者問:
心之愛咨詢師答:
孩子愿意跟你說出當時所發生的事情,說明你們之間的親子關系是彼此信任的。孩子不管經歷了什么,有個地方能夠說一說,同時有人愿意聆聽,這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實你對孩子的干預已經從聽孩子講述事件時就開始了。你所想知道的是否要進行干預,是否是想了解接下來能再做些什么嗎?
在想幫助孩子的時候,你是否覺察到自己是怎樣的感受與情緒?孩子在講述事情經過時是怎樣的情緒感受?孩子經歷了這樣的一場不愉快的禮物交換事件,內心會是很復雜的吧,可能會有傷心委屈?懊惱失望?或者憤怒生氣?
你說看到孩子默默不開心,看來孩子習慣選擇獨自消化與承接這些情緒。也許在你們的親子互動中,并不習慣從對方那里獲取安慰或幫助,或者也不清楚自己想要獲得怎樣的幫助,或者是你想給予一些幫助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出來?
從你的描述來看,可以感受到你對孩子的心疼,同時也似乎能感受到你有些不希望將事件擴大化,或許會擔心那樣做會更加重孩子內心的不開心。感覺得到這里面有很多你自己的情緒感受,即心疼孩子受傷害,又擔心害怕孩子會繼續受傷,很想保護好孩子。
想保護孩子不被傷害是沒錯的,不過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多學習一些理解與處理的方式。你可以通過多一些的詢問,了解孩子怎樣與同桌發生了沖突?了解發生沖突后孩子選擇了怎樣的方式應對?
也許孩子選擇的是被動接受的處理方式,可以與孩子探討這樣的方式帶來的好處與弊端各是什么?可能好處會是避免沖突進一步激化?或是避免了更對立的關系?那弊端會是怎樣?自己吃了虧?有沒有可能會因此交到更多的新朋友?等等。
通過與孩子討論的方式逐步拓展思路,幫助孩子學會更多的有建設性作用的解決方案。同時這些方法是你們討論出來的,也會是更容易接受與實施的。
——劉麗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