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訪者問:
心之愛咨詢師答:
本來期望孩子做了心理咨詢后,會有所好轉,卻不想孩子表現得越來越叛逆和不可思議,讓你和妻子感到非常地無助、困惑和憤怒。
作為一名咨詢師,我想表達一下我對你和你孩子表現的一點理解和見解,希望能夠幫到你。
在你一開始的部分,你提到孩子13歲以前成績好,乖和懂事,很符合你對孩子的期望。你所謂的成績好,乖和懂事可能是你們教育的正面結果,也可能是你們的孩子迎合你們的一種表象,是一種違心的舉動。在看似完美的表象下,他的內心里面其實很痛苦。
7月份孩子突然地暴躁和敏感,讓你很意外,由此看出你并不十分了解你的孩子。我特別好奇的是在你感到意外后,你是怎么樣和孩子溝通的?是否嘗試去了解是什么引發了他的突然暴躁?那時他的內心在經歷著什么樣的掙扎?
9月份,孩子的學習動力,是為了進一步地迎合你們對他的期待還是為他自己著想?一方面他讓你督促,明顯的他自身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他又和你及你妻子發生多次的沖突。是什么導致了你們之間那么多的沖突?是他對你們掌控的不滿,從而做出的抗拒?還是他希望你們理解,向你們發出的求救信號?
13年的壓抑生活,想通過4次的心理咨詢就能看到孩子的好轉,有些不太現實。意識到教育理念有問題是一回事,能否改變則是另一回事。當你意識到教育理念有問題,你是否清楚有哪些具體的問題?它們是怎么樣影響你孩子的?
在孩子做咨詢的過程中,父母也應該是參與者而不只是旁觀者。只有孩子的改變沒有父母的反思和調整,咨詢的效果將大打折扣。事實上,對于青少年的咨詢,是全家介入的咨詢。有的時候,青少年只是把家庭存在或隱藏的問題呈現出來,但他們本身不是問題??赡茉谝粋€階段,心理咨詢主要以孩子為主,也可能在另一階段,以父母為主,必要的時候,全家一起做家庭咨詢。
當你說放松對孩子的限制,我立刻想到,孩子過去一直生活在你們的限制或掌控下,沒有自主權,他的心里感到特別地憋屈和不滿。今天他忍無可忍,以一種壞給你們看的心理傾向捍衛自己的邊界,反對你們的控制。由于他正處在青春期,可能叛逆和抗拒的強度會更大。
在我們做青少年咨詢的時候,事先都會和父母有一個溝通。那就是孩子在咨詢的過程中,情緒會變得更加地強烈,也可能變得更加叛逆。因為在過去的生活里,他們一直在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而咨詢師會支持和引導他發泄出隱藏已久的情緒。當他的情緒和舉動被核心的撫育者看到了,理解了,也被接納了,暴躁的情緒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滿滿地退出孩子的生活舞臺。
這樣說來,孩子在咨詢中看似退步的表現,實是咨詢進展的標記,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普遍的是,當父母看到孩子“退步”表現的時候,就忘了事先與咨詢師的溝通,就會對咨詢和咨詢師產生懷疑,很容易退出咨詢。我不知道你們是什么原因只做了4次咨詢。正常情況下,4次咨詢可能會碰觸到一些核心的問題,但從中走出來是不可能達到的,就連信任的咨訪關系都不一定能夠建立起來。
其實,當你發現情況變得超出你的預期,可以及時地和咨詢師會面溝通,表達自己的疑惑,澄清存在的誤解,以免由于存在的偏見延誤了正常進行的咨詢。
另外,你會看到咨詢師對孩子發泄情緒的方式非常地包容,這不是在放縱或誤導孩子而是在理解孩子,讓孩子從咨詢師身上體會到和父母對自己的控制不同的人生體驗,從而逐步地反思之間的不同,選擇和發展出自己新的人際互動模式。
通過你給出的孩子當下的五種狀態,可以看到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欠缺??赡苁悄銈冎幌胱屗煤脤W習,不想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從而他的自理和自主的必備技能就被剝奪了。目前,他既沒有人際互動的資源,更沒有調整生活的主動性,更多的是挑戰著你們的權威,讓你們受挫。
親子關系出現了問題,表明一些舊有的模式已無用武之地,只能更新與時俱進了。對于多數第一次做父母的我們來講,教育孩子是一個被逼重新學習的過程。
在我們付出了努力,不清楚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的時候,我們會變得非常困惑和無助。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我們會及時尋求幫助,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有時候,我們很想咨詢立竿見影,但對于親子關系,涉及到的不只是單一的層面,是家庭的方方面面,還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
——趙懷民老師
如果您對內容有感悟,或者疑惑的地方,可以給我們留言,期待您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