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帶娃保姆價格最低也要6000+吧,
日常保潔2小時 100+
做飯阿姨最低4000+
其中還分住家和不住家,住家工資更高。
孩子教育,全職帶娃教育基本上就在媽媽身上,你看現在早教機構、培訓機構學費多貴。當然,這里只說低齡段。
這些合算在一起,至少月薪也是1W+了吧。
所以為什么還要嫌棄全職媽媽?她可是省了1W+的開支啊。
你可能會說,難道她們自己就不吃飯不做家務了嗎?
答:嘿!要吃飯!可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正因為有老公孩子,還得多做點飯菜,還得花心思做好吃的,連洗碗都得多洗幾份,這跟給自己做可就不一樣。
做家務,一人住的話,條件差一點,可能也就一個單間,要打掃的地方就那么大,而且不用收拾老公隨處亂扔的臭襪子,孩子到處放的玩具。衣服都得多洗。
不當全職媽媽,還能精致的打扮自己,上班下班,擁有自己的交際圈。
為了這個家全職媽媽付出了很多,也給這個家節省了這么多開支,怎么還有這么多人嫌棄呢?
人家全職也是全職在她自己家,別人怎么還要義憤填膺的看待?
當然,如果是那些游手好閑,還得靠別人伺候的“全職媽媽”,不在此列。
問題的本質是:
帶娃做家務做飯抓教育,這些按市場價是值錢的。
但為什么覺得全職媽媽做這些就沒有價值?是應該的?對全職媽媽各種鄙視。
就覺得“你一天到晚在家又沒做什么,花的都是老公賺的錢……” 難道做的這些就不能算省錢就等于掙錢?
出去工作掙錢請保姆做,就有價值?自己做就沒價值?
心之愛咨詢師答:
看完題主發出的論題,忍不住設想,如果世界上有個地方,能夠給全職媽媽發工資,這個地方該是哪呢?丈夫聯合委員會?或是子女聯合基金會?
設立專門的機構,聘請專業人士進行管理,定期為每一位申請加入全職媽媽大軍中的媽媽們開出勞務報酬?這會不會開始成為一項新的職業,開始設定入職標準,然后還得設置評審委員會,來制定與實施各項評審標準了呢?
不得不說當發現全職媽媽真的可以成為一種職業的時候,全職媽媽這個身份上所附有的情感因素瞬間被定義和被物化了,感覺原本全職媽媽這個身份上無價的部分因著價值化而被局限了。
理解題主的意圖,不是將全職媽媽這個身份職業化,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像認可那些職業化的工作一樣認可全職媽媽身上的價值。其實我更認為,全職媽媽所付出的遠不是職業化所能夠涵蓋的,情感的付出始終是無價的。
渴望擁有價值感的全職媽媽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方式以及存在的價值不能夠得到相應的認可與支持,因此選擇以某種方式提醒著大眾對全職媽媽身份價值的肯定,提出以干的活換算成工資的方式來提醒大家不要對全職媽媽這個身份具有偏見及弱化,可以幫助到一些人以新的視角重新看待全職媽媽這個身份,并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全職媽媽做為一種身份,所涵蓋的身份價值,既是從社會中的認可中得來,也更是從自身對自我的認可中獲得。
其實不論是選擇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都需要基于自己的評估與考量,基于不同的家庭處境及現實的因素,最終形成當下合情合理的選擇,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探索著屬于自己的人生意義,而由此逐步發展出發自內心地欣賞與自洽于自己的選擇。
這個過程注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相信經歷過歲月的打磨,更多的全職媽媽或職場媽媽彼此能夠相互理解與相互接納,全職媽媽身份中的價值能夠獲得更多人的理解與認同,所存在的分歧或是偏見也終將會被容納于其中,成為生活中的某種調味品。
——劉麗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