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訪者問:
事情是這樣的,晚上我和老婆一起擦桌子,寶寶也湊過來看,她隨手把桌子上的灰放到嘴里,老婆看到立馬大叫,并打了下女兒嘴巴,孩子當時沒有嚎啕大哭,眼淚直在眼睛里直打轉。
我對老婆說你這樣不對,情緒反應太大了,孩子太小她不知道桌上臟,你應該好好勸她。老婆說:我不這么做她下回還犯,你們都心疼她,會把她慣壞了。還說下回不要在她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在旁邊唱反調。
我覺得孩子兩歲多就立規矩,會不會太早了?你們覺得孩子媽的做法對嗎?求解~
心之愛咨詢師答:
兩歲的孩子,隨手把桌上的灰放到嘴里,對孩子來說,這種行為在她心里不會覺得有多不對,只是一種探索或是嘗試。年幼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嘴去探究世間萬物,是一種出于本能的基本技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即使不用專門管控,這種技能也會慢慢減退,取而代之的是會發展出更多有建設性作用的能力來幫助自己了解與探索這個世界。
幫助孩子建立規矩或是遵守規矩,本心都是沒有錯的。但通過自己的情緒去進行管控,就不適合了。對于兩歲的孩子來說,更多的依然是感應于父母的情緒之中,即此時父母自身的情緒處理方式遠比父母所講的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到。媽媽想讓孩子改掉吃臟手的習慣,這是媽媽的愿望,當以自己很大的情緒去處理孩子的習慣時,孩子感知到的只有媽媽憤怒的情緒,對于自己為什么會被打并不清楚,對媽媽為什么生氣也并不能理解,只會感受到媽媽生氣時就會打她。這給孩子帶來了很糟糕的情感體驗,惶恐悲傷,同時又焦慮不安,完全無法體會到媽媽希望改掉壞習慣的用心。倘若生活中反復經歷到相似的情感體驗,對孩子建構屬于她自己的健康心理結構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幫助幼小的孩子建立并遵守規矩,身教大于言傳。對于學齡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需要良好的環境氛圍,父母均具有較親和的情緒狀態,孩子處于溫暖且又被肯定的氛圍中,會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用心。
你的妻子因看到孩子隨手將桌上臟東西放進嘴里就大打出手,并且說“你們把她慣壞了,我不能這么做”,從她當時的情緒狀態來看,應該并不僅僅是因為孩子這個簡單的動作而帶來這么大的情緒反應,可以感受到她內心包含有很多的憤怒與委屈,孩子的行為不過是促發因素而已,需要多些去關注你妻子她內心的情緒體驗,關心她與理解她,不要輕易進行指責,更不要簡單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她發生改變,現實中不排除這其中很多的委屈在你妻子的心里會認為與你有關,她會期望獲得你的理解,并能夠與她共同承擔。
同時也可能會包含著來自她自身成長環境以及成長經歷中所帶來的影響,這些都需要通過溝通逐步獲得化解或轉化,完成父母自己的心靈成長。照顧培養孩子的同時,更需要關照好夫妻之間的相處,這也是給予孩子最好的養護。初為人父母的這些年,彼此都會經歷很多不同的情感體驗與內心的起伏波動,誰都沒有太多的經驗,更需要彼此的多交流與相互的扶持。
——劉麗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