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訪者問:
媽媽總是因為奶奶和姑姑問題憤怒崩潰,我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的根源由來已久,且無法解決。跟很多家庭一樣,我的奶奶和姑姑一直欺負媽媽。爸爸也不向著媽媽。但平心而論,這些年奶奶和姑姑已經收斂了很多了,媽媽卻還是鉆在過去的牛角尖里。比如遠在外地的姐姐某年過年的拜年信息里沒有特殊標明“嬸嬸”而生氣很多年,(我個人傾向于是真的忘了,因為每年每次過節都有標)。感覺媽媽有點像安陵容,敏感怯懦??偸菫榕匀擞X得很小的事情出奇的憤怒。我很理解她,也很努力的傾聽。但媽媽發泄時的語氣有點讓我接受不了,完全是單方面輸出,我一點開導她的間隙的找不到。這幾年由于疫情沒回家,平時打電話感覺矛盾沒那么大。結果今天媽媽想著以前的事又沒來由的憤怒了,差點在家族群里吵起來我才知道這么嚴重。不知道該怎么辦。
心之愛咨詢師答:
看得出來,你很想幫助你的媽媽,希望她可以從過往的經歷中獲得一些解脫,不要太糾纏于過往事件,也不要太糾纏于自己所承受的委屈。
你媽媽始終處于她自己的狀態中,她的內心狀態是很焦慮不安的,之所以久久不能釋懷于過往的糾葛,也源于在她的內在世界中,自己總是受迫害的自體印象。這樣的自體感受來自于她早年的成長經歷,在現實生活中她的無意識部分很容易激發出他人對她的攻擊性,從而不斷重復與驗證著她的自體印象。
盡管她的情感體驗是很難受的,也引發著周圍人都感覺不舒服,但由于缺乏相應的自我覺察與反思的能力,長期以來使用外歸因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和煩惱,傾向于認為自己的不幸或委屈都來自于他人或外在的事情,已經失去了部分與自我建立聯結的能力。
你媽媽現實的處境有她自身個性特征以及成長背景的影響,倘若她不能夠從自己身上覺醒或者意識到自己可以進行改變,恐怕外人都很難去撼動她的心理結構與改善她的自我情緒調節能力。
你媽媽個體層面已經很難發生改變,不過可以留意一下,當周圍氛圍相對輕松和諧的時候,是否媽媽的情緒相對會平和一些?尤其是當媽媽回憶起往事掀起很大沖突時,如果整個氛圍依然是平和與安逸的狀態,是否媽媽自己的情緒也相對容易緩和下來?
很多時候,相對平穩與舒適的氛圍,是具有療愈作用的。在媽媽情緒波動起伏較大的時候,你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對緩解媽媽內在的焦慮情緒會有一定的幫助。
可以說,當你每次面對母親情緒崩潰的時候,都觸發了你內心很深的無力感,在拯救或者緩解媽媽情緒這件事情上,可能會是你一直以來的困擾。很多時候,你感同身受般地理解媽媽的感受,也艱難的每次都背負起無力或挫敗的體驗,因為每次都體驗到了媽媽的無法改變。
因此在你與媽媽的相處中,如何更好地照顧好你自己的心靈世界是很重要的?,F實中你媽媽的狀態很容易激發出來他人的對立情緒或是拯救的態度,做為孩子很難回避這樣的情緒干擾,降低或減少由此而來的自己所承受的情緒干擾,與媽媽劃分出各自的心理邊界感,適時地調節好自己的心情狀態,既是幫助了自己,也能夠間接幫助到媽媽情緒的緩解。
——劉麗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