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人際關系。人際關系不僅僅是一個交往與技巧問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個體對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和態度,只有真正地欣賞和接納他人,也認可自身的價值,真正地從交往中獲得樂趣的人,才能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社交恐怖癥的特點是強迫性的恐怖情緒,想象出恐怖對象自己嚇唬自己。
社交恐怖癥是后天形成的條件(制約)反應,是經過學習過程而建立起來的。分為兩種情況:
1 “直接經驗”
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青少年在交往過程中屢遭挫折、失敗,就會形成一種心理上的打擊或“威脅”,在情緒上產生種種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體驗,久而久之,就會不自覺地形成一種緊張、不安、焦急、憂慮、恐懼等情緒狀態。這種狀態定型下來,形成固定心理結構,于是他在以后遇到新的類似刺激情境時,便會舊病發作,心生恐懼感。
2“間接經驗”,即“社會學習”
如看到別人或聽到別人在某種交往情境中遭受挫折,陷入窘境,或受到難堪的譏笑、拒絕,自己就會感到痛苦、羞恥、害怕。他們會不自覺地依據間接經驗,來預測自己會在特定社交場合遭受令人難堪的對待,于是緊張不安,焦慮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