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Kr,作者:頓雨婷
進入新世紀以來,由于城市化和互聯網化帶來的生活壓力,抑郁癥、拖延癥、焦慮癥、強迫癥、社交恐懼癥等新型心理問題成為流行的“時代病”。有數據顯示,中國大概有1.9億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但受社會文化觀念的影響,精神心理問題長期被污名化,很多人有“強烈的病恥感”,即便有需求也不愿尋求咨詢服務。
長時間以來心理咨詢市場發展都比較受限。一方面,公立和民營精神??漆t院都僅針對嚴重精神病患者進行收治,缺乏專門提供抑郁、焦慮等常見輕度心理健康疾病治療康復服務的專業機構;另一方面,中國全職的心理咨詢師非常少,因為未成熟的市場無法支撐其生存。
心之愛創始人陳珂含向36氪介紹到,咨詢師開始幾年接的案例不多,甚至養不活自己。在這段“最難熬的階段”,多數人會選擇四處兼職或講課、做心靈導師,或為企業做EAP項目來維持診室生存,很難專注于個案。
陳珂含認為,心理疾病的治療周期長,需要多次復診,是兩個人關系的建立。因此,心之愛走了一條相對“慢”的道路:建立獨立診室,只做個案研究、并長程跟進。因為“心理咨詢像一種普通對話,談談困擾你的事情,以傾聽為主,在不停的反問中讓你感受內心真正的想法”。
心之愛的診室
具體到服務形式上,心之愛會根據客戶需要提供面對面心理咨詢、遠程QQ視頻、音頻咨詢、或住院式心理治療、心理咨詢,針對青少年問題、職場問題、創傷后應激障礙、個人成長困惑等問題做出綜合診斷,為每一個人制定個性化的咨詢方案。
在心理咨詢師的篩選上,除了從業資格,心之愛還從多維度對咨詢師進行評估:受訓背景、個人體驗、接受督導以及個案的累計時數,以考察咨詢師的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
據悉,從2011年成立至今,心之愛已建立了兩家咨詢機構,累計咨詢超過13200人次,其中接受長程服務(超過20小時)的占到一半以上。用戶集中在文化層次較高、收入高的群體,年齡多處在12歲-45歲之間,女性占到三分之二。目前的客單價在每小時500-1200元,能實現近200萬元的年營收。
陳珂含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群的壓力增大,諸如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心理咨詢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另外,政策層面上,心理咨詢服務一直在被極力倡導。譬如2016年底,22部委就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的重要性;國家也取消了咨詢師證書,整頓心理咨詢市場。
陳珂含預測,我國心理咨詢市場很快會迎來進一步增長,“心之愛”也到了探索規?;l展的階段。
從整個市場供給看,目前想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問題的玩家不在少數,不過多數是線上平臺,服務形式包括三類:工具類,提供心理測試、心情記錄等;內容類,提供社交、心靈雞湯、心理音頻、專欄文章等;“內容+付費咨詢”類,以內容吸引用戶并引入心理咨詢師付費咨詢。36氪報道過簡單心理、云天家園、伐開心、鴨梨心理等心理咨詢平臺都可以從中找到雛形。
不過陳珂含認為,線上咨詢脫離了心理咨詢或治療要建立關系的需求本質,在用戶體驗和療效上會有欠缺,線下服務不可或缺。但目前深耕線下的心理??七B鎖機構并不多見,一般由退休的醫生或跳出體制的醫生出來開診所,較為出名的有武志紅心理工作室、心靈彩虹,因為服務模式較重且人才不斷流失,也暫未實現規?;l展。
對此,陳珂含表示,未來會建立實習基地,解決人才培養和選拔的瓶頸;并進一步加強品牌推廣,拓展客戶渠道;還會在各個城市扶持較為成熟的咨詢師,建立以個人命名的小而美的工作室(譬如心之愛-珂含心理工作室),形成連鎖經營。
團隊方面,創始人陳珂含是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師,哲學碩士。創業之前曾任北京某三甲醫院住院心理醫生,在北京安定醫院進修學習各類精神障礙的診斷與治療,擅長各類神經癥和青少年問題。從業16年,師從國內外十幾位名師,接受過精神分析、認知、及存在-人本等主流理論學派以及神經影像學和腦功能學等精神醫學的系統培訓。
36氪獲悉,心之愛計劃展開首輪融資,用于機構拓展及人員建設。